黑金剛花生是黑什麼黑,金什麼金,剛什麼剛呢?
其實「黑金剛花生」是「黑仁花生」的俗稱,為什麼用「黑金剛」當作俗稱呢?看了下面的圖片應該就能先理解一半。
黑金剛花生的果仁是深紫色,而農民們的習慣,當農作物的顏色是某一系色的深色時,就會用「黑」(台語發音)來形容,所以在農民們的用語中,鉻綠色、藏青色、咖啡色等等的色系,往往在口頭上的用語都會用「黑」來加強顏色的程度。
那「金剛」呢?如果你也有用手直接撥過剛曬乾,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黑仁花生,就能了解他的外殼有多硬,有多難撥開!而大部分人對於「金剛」這個名詞的了解,都是堅硬、有力氣或是強壯的代名詞,相同數量的未撥殼花生,如果是常見的紅色外皮花生(俗稱油豆,專門用來製作食用油),50台斤左右的數量,二個人手工撥開外殼的時間需要6個小時的話,那黑金剛花生就要需要8-10個小時,而且撥一天,手指痛個二三天都是常有的事!冏~~
黑仁花生是怎麼長出來的呢?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的資料看來,是由所謂的「花仁花生」選取較深紫色品種加以改良栽培而成的,並從民國89年起開始量產(註一),那由誰開始量產的呢?這項來源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在農民的口耳相傳中,是一位老農民在種花生的過程中,刻意將當時視為「賣相不好」(想像萬紅中的一點紫,是多麼的顯眼)的花生仁收集並嘗試的種植,在不斷的失敗與改良後,總算被市場接受並擺脫「賣相不好」的風評,加上這些年來國人對於飲食的習慣有所改變,黑仁花生外皮豐富的花青素被視為保健聖品,加上其含油量又比常見的油豆花生少了30%,漸漸的,黑仁花生就變成市場上的新寵兒,而盛產花生的雲林土庫,自然受到重視,每年黑仁花生的價格都有所成長,而且比較常見的油豆花生平均會高出20%~30%的收購價,但黑仁花生的每分地比起油豆花生少了近30%產量 ,種植的難度與成本也較高,對於農民們來說,如果是直接賣給中大盤收購商,其實其銷售價跟油豆花生相差無幾,如果剛好遇上產量過剩,那就更是血本無歸了。
楊家農舍成立後的長期目標就是希望改善農民們被收購商剝削情況,當然不是所有的收購商都會用極低的價格收購農民們的作物,但在商業模式下的市場機制,每經過一次的交易,就是一次的成本,而經過數次的交易後,位於市場機制的最末端,也就是所謂的消費者,總是拿到最貴或是最不新鮮的農作物;而在最初端的農民總是拿到最低的收購價。
賺錢不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原罪,但,把獲得利益的基礎建立在無法取得產地資訊的消費者與剝削農民的條件下,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看倌們,你們說是嗎?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來欣賞撥黑仁花生的圖片吧!
註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